闻止北

做不被定义的同人文手

头像来自@包子妹妹

如何看待家长无法理解动漫和抑郁症

#自己的一些观点,欢迎指点补充#


首先,这是一个需要双方都冷静下来的事。

身为家长,要抱着单纯的了解事物的心态看这篇文章;

而身为年轻人,我希望能理解家长出于关心的本意。





第一个,家长所处的年代不同,他们那个年代是一个拘束的年代,人们都不能大声说出自己“喜欢”和“渴望”的爱好,反而引以为耻,以内敛朴素为美。

在一个女孩子和男孩子多说几句话都是“不要脸”的时代,古板的思想多多少少都会存在。


而现在,飞速发展的年代使得年轻人和家长的代沟是有史以来几乎最严重的一代——家长很难理解为什么他们的孩子会喜欢那些花里胡哨不知所谓的东西。

家长还贯彻着“稳重保守”的思想,抱着一颗中庸之道的心。

然后头疼的发现自己的孩子可能比同龄人更加“小众一点”,更加“内向一点”。

——喜欢动漫,和抑郁症。



他们面对自己的孩子天真的以为:那都是外界的“邪门歪道”,只要我把孩子“教育好了”,让他“痛改前非”再不喜欢动漫,不喜欢二次元,我就成功了。

还有什么抑郁症,这不是精神病吗?



——【这才是当下家长和孩子都痛苦不堪的原因。】


家长觉得孩子难管,爱好小众又难以理解,自作主张的把自己放在救世主的位置想要拯救自己的孩子。

而抑郁症偏见,几乎成了所有家长都存在的问题,认为只是暂时的心情不好。

更有过分者,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变态】【装病】【不像正常人】。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①关于动漫,二次元


二次元,意思是“二维”,引申为在纸面或屏幕等平面上呈现的动画、游戏等作品中的角色。

并不是什么妖魔鬼怪,只是一些喜欢看动漫的年轻人而已。



误会很大的一个是,家长们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还看动漫,不成熟”。我的天哪,亲爱的家长们,动漫业现在是一个平均年龄20-45岁的产业,动漫严格意义来讲只是影视作品的一个分支,同样需要年龄和阅历才能看懂。

现在市面上的《熊出没》等等,属于【子供向】动画片,就是供给小孩子看的。不能等同。


何来歧视?不能理解而已。

这只是一个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爱好,为何一定要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只是因为自己不能理解吗?那为什么不去理解新事物呢?


怕孩子的爱好小众、没有同伴吗?

现在有许多90后、00后接触过二次元文化,或者深爱二次元,不比那些喜欢收集球鞋、喜欢古典乐的人多吗?没有贬低其他爱好的意思,只是讨论这个受众面积。


有些偏激的家长曾经和我说,我家孩子是看了动漫才成绩不好的,是看了动漫才得抑郁症的。


如果看看动漫就会成绩滑落,那他干别的事也是一样;相反,如果他成绩还可以,看多少都不会出问题。





动漫,真是一个平平常常的爱好。


为何要以言语来怀疑、斥骂他们呢?



可能家长会说了,我们吵架起来,气上头了都是气话,不作数的。我们也不是真的觉得自己的儿子闺女不是正常人,是变态神经病。


人人都说气话不能听,可是您的一句无心的重话,可能就导致了又一个未成年人的自我否定,有些孩子甚至会迷失在抑郁症的反复挣扎里。


在这个成长阶段,他们需要的是爱与支持,不是新旧观念的激烈碰撞。

何不心平气和的接受自己孩子的爱好,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他们可能不需要你们做什么,非要你们上网去搜索相关资料,然后违心的说完全理解。

只要能让自己孩子高高兴兴的和同龄人炫耀你们的爱与支持——

我的父母很开明,永远站在我的身后。






②关于抑郁症

不得不承认,爱好动漫的人群的确存在更多的抑郁症,原因参考上一条。

至于抑郁症,抱歉,全国接诊了那么多抑郁症患者,没有一个人的病因是“喜欢动漫二次元才会得病。”

世界对于抑郁症患病原因认定是:遗传、HPA轴、细胞因子、性激素、神经营养因子。



那就把这二者合并的说一下,再单独的讲一下抑郁症。我个人建议在心理方面最好找专业的心理辅导,肯定比我专业,也能更加说服你的父母。



有很多比我小一些的小伙伴跑来和我讲,自己的父母偏见非常非常大,完全不愿意理解自己的爱好。

甚至自己因为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呵斥导致抑郁症了、父母都认为是动漫的错。

父母还觉得:是夸大吗?仅仅只是不理解他们而已,我的孩子会这么痛苦吗?



在这里,我可能要说一句家长们可能不爱听的话。

【如果一个未成年人成天处在“否定”“排斥”“不理解”的环境下生活,尤其是来自于最亲密的家人,您觉得他/她离崩溃还有多远呢?】

家长痛苦,孩子只会比您更痛苦。

他们未成年阶段的三观建立和人格树立都来自于家长,无条件的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

如果来自家长的,长时间的深刻的否认和不理解、足够让任何一个孩子因此一蹶不振。

可能一些家长仍旧以为,抑郁症只是一种矫情的产物,一场心情的事故。



  真相并非如此。


 南京脑科医院抑郁症专科负责人姚志剑教授——随着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研究的深入,我们可以发现,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抑郁症患者的大脑会作出与健康人不同的反应。



抑郁症是一种存在大脑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我们不能再把这当做一种矫情,也不要盲目希望通过自我调节来好转,正视问题、规范治疗,才能给予孩子真正的帮助。

社会可能有一部分人不能理解这个病,但是家长得先理解、不羞于提及。不然会给孩子传递一种错误的信息“我的父母觉得这个病很丢人”。

或者不能理解者,无谓的让孩子“想开点”。

一个人腿截肢了,你告诉他多跑步就没事,可能吗?



大忌中的大忌——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什么心情不好的小事,抑郁症的死亡率仅次于癌症。

重度抑郁症的死亡率是15%,这是多少不被理解的人的尸体堆起来的数字啊。

请温柔的对待患有抑郁症的孩子,他们也在努力的活下去,努力的爱着你们。




没有家长不爱孩子

没有孩子不爱家长。



③一些总结


如果您的孩子喜欢动漫,喜欢二次元。

如果您的孩子患有抑郁症。

或者是,两者都有——



多理解,多支持。爱与温柔。


与其说是,《如何看待家长不能理解动漫和抑郁症》。

不如说是,如何让家长正确看待这个光速发展的时代,如何让家长正确看待这个世代下的小部分孩子。



他们,真的没什么不一样。







作者:闻止北。


一个曾经苦于不知道如何和父母解释这些的,挣扎着刚刚迈入成年的人。

我曾经就在想,为什么没有一篇文章可以恰如其分的解释二次元,偏见,抑郁症。可能是我没有看见,但我曾经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现在自己想拙劣的写一些东西。

如果这篇文章能让同样深陷偏见的人,能有拿出手的第三方解释、让哪怕一个家长放下偏见,我就觉得我很成功了。

部分数据有参考《行为心理学》《羊皮卷》《世界大趋势,中国大趋势》

评论(63)

热度(1013)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